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

返回《隋风烈》

零点看书网(00kshu.win)

首页 >> 隋风烈 () >> 第三百四十七回 勾画江南新鸿图 共谋营建上海港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00kshu.win/187426/

第三百四十七回 勾画江南新鸿图 共谋营建上海港(2/3)

过这个名字,一时也不知道是在中榜学子名册上看到的,还是后世某本书上见到的。总之,觉得这个名字有些印象。

“陛下,士谦学兄乃是扬州有名的名士,就算在江南也多有人知。”

这时,一机灵的学子见杨二貌似在思索,忙补充说道。

“原来如此,难怪朕觉得这李士谦三字似曾听说过,原来是江南名士啊!”杨二忙随口说着,化解着刚才自己的失态。

“陛下,学生是余杭张镇周,现在内务部农业局实习,”

“张镇周,朕记得。朕见识过你的文章,记得那篇文章就是论沿海滩涂耕地的使用的。写的不错,有新意,有前瞻性,朕故此记得汝。”

“李士谦,既然汝在江南有一定声望,不知汝将如何利用此点优势,用在自身的仕途上?”

杨二回过头来问着一旁沉默不语的李士谦。

“陛下,学生的名声不重要,重要的是学生想为扬州及江南文教发展做些实事。江南如今还有很多适龄孩童未能入学。还有很多山越百姓与我朝百姓有隔阂,不服归化。学生想在这些方面有所建树。”

这扬州李士谦显然还是有备而来的,他不求官但求做事,出发点与他人不同。

“嗯~好!有志向。教导山越百姓下山习我汉人文化,行实践归化之途,有见地。不愧是名士所想。但也有缺陷~”

杨二点评着,众学子兴致盎然,在一旁细听着。

“请陛下指教士谦。”

“很简单,要让山越百姓走出山林,至少要让他们见识到我族人的生活富足,才能走出山林开启与我族百姓的交流。因此,还是要落到发展自身经济上来。都知道跟大哥混要选一个有钱的大哥的。不是么?”

“呵呵呵呵~”

杨二的幽默惹得众人欢笑不已,一改紧张之态了。

“那~请陛下指点士谦今后如何做?”张士谦拱手问道。

“很简单,在行归化教育他们之前,让他们与我族人共同富裕。说的直白点就是先教授他们跟着咱种地,种一样的作物,吃上一样的粮食。教会他们灌溉、施肥、收割、储存,更要教会他们将多余的粮食到市场上去换钱,诱导他们在到酒楼、赌坊、伎寨等场所去消费,让他们购买我汉民的生活用品,衣服、鞋帽、农具等等。再施以教育,引导其子女入我汉家学堂学我儒学和礼仪等,归化一事无需去做,便一切水到渠成了。”杨二侃侃而言着。

“呵呵!说的好,于潜移默化中便完成了民族的融合,没有战争,没有杀戮,没有歧视。还可以采用通婚之法施行混血等。”一旁的穆先生补充说道。

“嗯~士谦受教了。原来与山越民族相处光从教育入手是不够的。”

李士谦点头说道,学子们听了也都点头认同着。

“士谦啊!依朕看,汝此次南巡之后便可到扬州为官,就做那扬州内务资政一职,专一打点江南山越百姓与我族融合一事。要做的事情极多又杂,关键是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收效,需要汝耐得住性子,沉得住气。也许你的后辈学弟们冲到前面去了,汝还在做着默默耕耘之事。”

“学生记下了,多谢陛下看重!今日听陛下和穆老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啊!令士谦头脑开了窍,知道今后怎么去做了。”

李士谦说着拱手一揖到地。

“陛下,镇周也有想法欲听陛下指点。”张镇周急忙拱手说着。

“说说看。”杨二鼓励着说道。

“陛下,镇周祖居余杭,见证了余杭从一个渔村到水师军港的过程。如今余杭变化颇大,但镇周觉得余杭潜力尚未发挥,当把余杭打造成对外贸易的窗口,从运河运来的中原物资可直接在余杭登上海船出海的,以余杭为起点将海贸做大做强。”

“嗯!不错。但余杭不适合成为江南最大的海贸码头。”

杨二一句话,顿时让满腔抱负的张镇周瞠目结舌,不知该如何接话了。

“发展海贸是必须的,我朝商品应该尽可能外销。加上我朝水师强大可以沿途护航商队。不过,最佳的海贸出海港口应该是长江出海口附近。那里将是朕倾力打造的一处新城,朕称他为上海港,不过现在那里尚处在茅草荒滩之中。”

杨二看着远方徐徐说着,在他心中那里便是后世的上海。那里才是中国最大的海贸港口。背靠着黄金水道,强似余杭背靠钱塘江百倍。一旦建成,内地商船一定去那里,而不会舍近求远选择到余杭出海的。

“那陛下,学生这一腔报国之志,如何成真啊?”

张镇周眼看自己的想法被否决,不禁急得叫了起来。

“去朕刚才说的地方吧!去那里实现汝的宏伟愿景。朕尚缺一个督建新城的人选,汝有兴趣,可以上疏到内务部裴相处。还可发动更多学子到那里去挥洒青春。”

杨二说完,众学子都若有所思般,不再言语。张镇周也陷入思索中。

这不是个头脑一热便能决定的事情!

去的人是要先做一个开拓者,而不是创富者。这是与张镇周的初衷有着很大差别的。他不得不多想想,甚至陷入了两难境地。

“诸位,其实江南是个好地方,气候湿润,雨水充沛,土地肥沃。更兼江南人杰地灵,有为之士众多。只要不懒惰,这江南的土地足可让现有百姓生活无忧。若是发展的好,把江南打造成鱼米之乡的富裕之地也是非常有可能。但朕此去江南首先要抓的

状态提示: 第三百四十七回 勾画江南新鸿图 共谋营建上海港
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